您好!欢迎访问郑州江宇水务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请登陆后台添加(banner)标题

新闻中心

| News

中国水企众生相之集团化的尴尬

* 来源 : 显君咨询王伟顾问 水务加服务号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0-03-26 * 浏览 : 161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公用事业领域迎来无尽的机会与挑战。尤其水务行业,资产资本化趋势非常明显。


一开始是国际性外资水企巨头入场选秀,而后有民营水务集团择机并购,再有国资背景地方水务企业区域整合乃至跨区发展;而最新一轮,轮到地方性国资平台企业横向整合地方国有资产。


一轮接一轮的资本浪潮接踵而来,全国各地水企原来那宁静平和的日子无法为继了,个别的发奋图强把自己发展壮大(吞并别人)以外,剩下的,要么主动投靠别人或者被动被人吞并,保有独立性的单体水企,越来越像稀有动物了。




一般来说,如果这种整合并购在同行间发生,不论并购方是外资、民营还是地方国企,只要是同行并购,后续的整合进程以及融合情况,相对难度小些。


毕竟是同行,而且有能力并购他人者,至少在资金、技术、人才乃至具体运营经验上都会比被并购对象有某些优势,被并购方丧失一定自主权往往换来资金、技术、人才的输入,以及随后的管理改进。这类条线方向的整合是行业内乐于见到的。


但近年还有一类整合,从块的方向产生,其中有些并购项目带来的是被并购水企的尴尬。




全国各地从省到市到区县都有一类国资平台型公司,叫城投公司或者建(设)投、交(通)投、能(源)投类似的名称。


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白手套,原先最早使命或者说功能就是替代地方政府角色来融资,以完成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按说融资任务达成、基建项目完结就可以注销了。


但任何企业都是生命体,一但来到这世界,出生之后的生长之路,就不是地方政府能完全彻底规划安排的了。


所以,国内大大小小的城投公司,各自衍化出不同的生长之路,有的资不抵债爆雷挂掉了;有的还在苦苦征战,寻找一条可能的活路;而有的积攒出(划拨来)庞大资产长成巨无霸了。


城投公司在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领域时,一般都脱不开老本行,城市基础设置如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的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政府办公设施等建设。


而后常见的延伸就是从建设到运营,而后就是持续延伸,涉及房地产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广告位停车位等等,无所不能、无奇不有。


这个过程他们遇到个问题,很多城投公司资产报表很好看,但资金特别是现金流量表就不太好看了,很多项目都是长周期而现金流不佳,仅靠资产抵押贷款或者发企业债(不是谁都能发债),有时现金流有问题或者报表会很难看。


于是,很多地方基于这个现实利益动机,就把水企划进城投公司了。当然,还因为许多地方水企原来上级主管部门是建设口,划入城投系也很自然。划进城投公司的水企,作为被整合方,尴尬是免不了的。


为什么?


多数城投类企业的核心主导产业是工程建设类,其基本管理模式是项目式,而水务企业主营业务的基本管理模式是运营式。


这两者差异相当大的。集团领导一般情况下要么从政府部门来,要么从建设口来,对建设领域还是比较容易熟悉上手,对水务就没那么容易了。




大家都知道,工程建设类项目,最基本特点是在某个时间周期内完成项目。


这个特点决定了,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只是一次性的坎,克服了就离项目目标又近了一步,遇到问题大多一事一议,甚至可以集中资源攻关。


而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目前的模式,牵涉到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多方协作,其中施工方实际一线操作团队,更是以外包第三(N)方为主。


像城投公司这种建设方(代建方)一般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在协调管理各类第三方,并沟通政府各级管理部门。


整个项目过程涉及到的具体工作内容较难事先明确,管理过程较难流程化标准化,因而,需要大量的正式非正式会议沟通信息、汇总情况而后做出决定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具体问题。


而水务企业是基业长青的事业,一旦开始,基本停不下来。倘若停下来那一定出大事了。


这是个特别适合流程化、标准化的运营性行业,他的生产环节在来水水质稳定的前提下,基本就是按操作规程运行值守的过程,而服务环节,理想的状态也是能以标准化的方法、手段、程序来应对处理掉绝大多数工单,一事一议的情况较少,既便出现了,处理完毕,也最好将刚出现的这个例外情况整理归纳进标准化流程变成未来的不例外。


水企的日常管理,基本靠自下而上的定时报表(现在靠各种信息系统)汇总到上层进行监控、分析、判断、决策,事事有序。即便有临时情况出现时,基本也都有预先设计并演练过的应急处置方案进行应对。







项目型企业和运营型企业的运作模式决定了管理模式的差异:项目型基本上是攻城略地,奔着项目完工搞定就行,而运营型则是兢兢业业,看家护院不出事。


自然人员特征的差异也各不相同:工程建设类人员风风火火,沟通能力社交能力都还不错,而水务企业生产、营销、服务以及工程各类人员各不相同。


于是,集团一开会,其他板块领导都抓着集团领导汇报项目进度、疑难节点,寻求集团领导出面协调资源,水企领导就比较尴尬了,除非刚好赶上这个水企有重点工程项目上个新厂站之类,或者政府督办的涉及营商环境改善的重大事项,否则每次会议真没啥好汇报的,平安无事着呢。




一旦原来独立的水务企业并进了这种城投公司,可能的麻烦来自几个方面:


一、政府层面影响力降低。


原来独立企业时,政府在涉及公用事业领域的会议、交流时,作为国企的水企领导基本能有机会出席,在信息获取、政策把握以及政府沟通时,有可能与政府决策层领导直接对上话。


叠层架屋后,这种场合好多时候轮不到水企领导出席,上面有集团领导、在上面还可能有地方国资委领导。而集团领导关注大盘子,一般精力也都聚焦建设领域。


水企在地方政府层面的影响力显著下降,到调整水价或者涉及到水企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时,形势就不太有利。


二、企业决策效率下降。


集团化之后必然伴随人财物权限上收,原来自主决定的,现在有可能需上报集团审批,签呈的环节必然要走,决策链、反射弧必然延长,决策时间必然增加。相对于原来,水企管理决策效率降低是难免的。


三、水企既有人才被集团虹吸。


水务企业在当地一般都是老企业,正常情况下人才梯队都还不错。


一旦集团化之后,城投这类新平台,会有大量机会需要干部,最方便就是从水务企业抽调往集团本部或其他兄弟企业,一个两个不没感觉,长期再大量,就形成失血现象了。


对个人对集团整体可能是好事,于水企自身,打乱原有人才格局了。




有解吗?


其实也简单,上级集团在一开始就要合理定位管控模式,要么分项管理,集团只管必管项,其余进行授权;要么合理切分上下权责界面,按资金额、标的额或人员层级分层管理。


管得好的集团,一般能客观认识成员企业运作管理模式的差异性,常以分类管理的模式来对下管理。


尤其对水企,原来人家自己管的好好的那些事,只要不在集团必管事项清单内,或者不属于集团权责范围的,放权或者授权即可。


集团做好监察审计,考核激励这些,一样能把控防范住风险。


而水企本身能做的就是:尽量让上级集团了解并理解水企承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双重压力且事关民生的行业特殊性,尽可能给点空间,放心授权。


要知道,水企真的是一只会持续下蛋的母鸡。



作者简介

王伟


显君公司总经理、合伙人、高级顾问,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王先生具有二十余年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咨询经验,深刻理解本土企业的特点,专长于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规划、组织发展与队伍建设、薪酬激励与绩效管理、人才甄选评估与发展辅导等。其领导的显君咨询定位为精品型公用事务管理咨询提供商,成功进入多家大型公用事业供应商名单。


王先生主持并直接参与过的管理咨询项目客户包括:上海城投水务集团、中裕燃气控股集团、河北建投水务集团、黄山城投集团、杭州地铁集团、济南港华燃气公司、山东济华燃气公司等大中型公用事业企业集团,以及苏州清源、吴江、芜湖、黄山、南汇、奉贤、沧州、廊坊、内江、南充等市县级水司,积累了国内数十个公用事业行业管理咨询项目经验,尤其在水务行业,具备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交流讨论


水务加小助手老沙


水务加开始约稿啦!

希望您的知识与实践能够影响和帮助到更多人?

水务加服务号帮到您!

我们可将您的文章分享到数千家水务企业

供数十万水务同行浏览查阅

如果您有智慧水务方面的实践、思考或案例

可扫描水务加小助手老沙二维码投稿

欢迎各位专家踊跃投稿!